搜索
首页 《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意思: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中蚯蚓鸣。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游城南十六首·晚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傍晚雨后景象的诗,通过对雨后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归家时的愉悦心情。 首句“廉纤晚雨不能晴”中的“廉纤”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雨细且连续不断的情景,使得天气一直阴沉,直到傍晚仍无法放晴。这句诗通过视觉和感觉,生动地描绘了雨的连续性,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态感。 第二句“池岸草间蚯蚓鸣”则通过听觉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象。由于雨势不断,蚯蚓无法在潮湿的土壤中生存,只能从泥土中爬出来寻找新的栖息地。这句诗通过蚯蚓的叫声,进一步丰富了雨后的环境,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第三句“投竿跨马蹋归路”是诗人归家后的动作描写。诗人放下钓鱼竿,骑上马匹,踏着归家的路途。这句诗通过动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归家的喜悦之情。 最后一句“才到城门打鼓声”是诗人在城门口听到打鼓声的描绘。这句诗与前一句形成呼应,进一步丰富了归家的场景。诗人回到家门口,听到了城门的打鼓声,这不仅表明他已经回到了家,同时也表达了他归家后的满足感和愉悦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景象和诗人归家时的动作、声音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归家时的愉悦心情。同时,诗句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草间

    读音:cǎo jiān

    繁体字:草間

    意思:(草间,草间)

     1.亦作“草闲”。草丛间。
      ▶《国语•周语中》:“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闲,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汉·

  • 蚯蚓

    读音:qiū yǐn

    繁体字:蚯蚓

    英语:earthworm

    意思:环节动物。体形圆长而柔软,经常穿穴泥中,能改良土壤,有益农事。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蝼蝈鸣,蚯蚓出。”

  • 不能

    读音:bù néng

    繁体字:不能

    短语:未能 力所不及 无从 不许

    英语:cannot

    近义词: 不行、不及、不克

    反义词:

  • 廉纤

    读音:lián xiān

    繁体字:廉纖

    意思:(廉纤,廉纤)

     1.细小,细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唐·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宋·黄庭坚《次韵赏梅》:“微风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