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绝句六十四首》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

意思:修行混俗且和光,圆是圆啊方就方。

出自作者[宋]张伯端的《绝句六十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的智慧,表达了一种融合世俗,无迹可寻的精神境界,以及在行动中保持隐秘和不可预测性的理念。 首句“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表达了修行的过程是融入世俗并与众人一样,保持圆滑,适应各种环境。这里的“混俗”并非完全脱离世俗,而是要在世俗中保持自我,不被世俗的观念和标准所束缚。“和光”则是指与众人一样,不显山露水,不突出,不特立独行。而“圆即圆兮方即方”则表达了灵活变通的精神,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第二句“显晦逆从人莫测”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智慧。显露和隐藏交替出现,难以预测。既不能过于显露,让人一眼看穿,也不能过于隐藏,让人无法理解。要在适当的时机显露自我,适当的隐藏自我。同时,“逆从”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的态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泰然处之。 最后一句话“教人争得见行藏”则表达了修行的成果是深藏不露的,让人无法看透,无法预测,更无法模仿。这也体现了修行的真谛——不是为了让人模仿,而是让人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藏在世俗中的修行智慧,它强调了适应环境、隐藏自我、顺其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修行的成果是深藏不露的,无法模仿和预测的。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领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修行混俗且和光,圆即圆兮方即方。
显晦逆从人莫测,教人争得见行藏。
作者介绍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

关键词解释

  • 和光

    引用解释

    1.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后汉书·王允传》:“公与 董太师 并位俱封,而独崇高节,岂和光之道邪?”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内寳养生之道,外则和光於世。”《魏书·释老志》:“和光六道,同尘万类。” 唐 王维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诗:“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参见“ 和光同尘 ”。

    2.共同照耀。 唐 韦展

  • 修行

    读音:xiū xíng

    繁体字:修行

    英语:cultivate oneself according to a religious doctrine

    意思:(参见脩行)

     1.修养德行。<

  • 混俗

    读音:hùn sú

    繁体字:混俗

    意思:谓混同世俗,不清高超脱。
      ▶唐·杨于陵《赠毛仙翁》诗:“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藏几工诗好酒,混俗无拘检。”
      ▶元·无名氏《

  • 光圆

    读音:guāng yuán

    繁体字:光圓

    意思:(光圆,光圆)
    光滑圆熘。
      ▶宋·苏轼《入寺》诗:“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
      ▶宋·郑清之《茄子》诗:“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