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去广陵别史员外南斋》 起得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他山。

起得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他山。

意思:在得到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习别的山。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将去广陵别史员外南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不满。 首联“家声曾与金张辈,官署今居何宋间。”描绘了作者曾经生活在一个高贵的家庭,与金张等名门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在,作者却身处一个官署之中,与宋朝的官员为邻。这里既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有对自己当前处境的不满。 颔联“起得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他山。”描绘了作者在官署中的生活环境,一座高雅的书斋坐落在安静的角落,周围种满了奇花异草,他在这里读书、写作、思考,同时也学习他山之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颈联“鸳鸾终日同醒醉,萝薜常时共往还。”用鸳鸾和萝薜来比喻作者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在一起或醒或醉,或去或还,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贱子今朝独南去,不堪回首望清闲。”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他感到自己现在孤独地离开那里,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种清闲自在的生活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家声曾与金张辈,官署今居何宋间。
起得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他山。
鸳鸾终日同醒醉,萝薜常时共往还。
贱子今朝独南去,不堪回首望清闲。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他山

    引用解释

    1.别处的山。 唐 郑谷 《登杭州城》诗:“潮来无别浦,水落见他山。” 宋 苏轼 《儋耳山》诗:“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庆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参见“ 他山之石 ”。

    3.指别处山上的石头。比喻磨砺自己,帮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书治要》卷四五引 汉

  • 高斋

    读音:gāo zhāi

    繁体字:高齋

    意思:(高斋,高斋)

     1.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唐·孟浩然《宴张别驾新斋》诗:“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明徐祯卿《在武昌作》诗:

  • 曲种

    读音:qū zhǒng

    词语解释

    ⒈   曲艺艺术的种类。粗计中国流行于各地的曲艺约四五百种,有说的、唱的、又说又唱的、似说似唱的多种样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