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寄行简》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意思:下邽县土地平手掌,什么地方登高望梓州?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九日寄行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寄许浑先辈》。这首诗以一种悠然自得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摘菊携酒,绕村骑马,下邽田地如掌之美景,以及登高望远的愿望。 首句“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摘取菊花,携带美酒,在乡村间骑马游玩,表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其中,“悠悠”一词,既描绘出诗人沉浸在酒香和美景中的状态,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自由。 第二句“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描绘了下邽田地如掌的美景,以及诗人对于登高望远的渴望。这里,“平如掌”的描述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印象,而“何处登高”则表达出诗人对于探索和发现的渴望,以及对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的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感人。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将景色和情感融为一体,使得诗歌更加自然、真实。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也十分生动形象,如“悠悠”、“平如掌”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情感真挚的佳作,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登高

    读音:dēng gāo

    繁体字:登高

    短语:

    英语:uphill

    意思:
     1.升至高处。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田地

    读音:tián dì

    繁体字:田地

    短语:地 处境 步 境 境域

    英语:field

    意思:
     1.耕种用的土地。
      ▶《史记•萧相国世家》:“今君胡不多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高望

    读音:gāo wàng

    繁体字:高望

    意思:
     1.登高远望。
      ▶《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唐·司空曙《送郑况往淮南》诗:“登树因高望,停桡放熘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