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稚春母郑氏挽词》 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

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

意思: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节三天转凄凉。

出自作者[宋]林亦之的《稚春母郑氏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他谁天外哭声长,有客归程何太忙。同爨情亲如五服,升堂义重比诸郎。昔人浇薤蒸梨事,即我沧家泛宅旁。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是一首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诗。它通过描绘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庭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亲情可贵的深刻理解。 首句“他谁天外哭声长,有客归程何太忙”,描绘了逝者离世后,家人痛哭的场景,而客人的归程匆忙,也暗示了逝者生前的人际关系之深厚。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同爨情亲如五服,升堂义重比诸郎”一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逝者家庭情感的感慨。即使逝者生前并非亲生父亲,但因为共同生活而形成的亲情,如同亲人一般深厚。这种家庭情感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那些只存在于名分上的亲戚。 “昔人浇薤蒸梨事,即我沧家泛宅旁”一句,通过回忆逝者生前关心家人生活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庭情感的珍视。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的家庭生活和睦、温馨。 最后,“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逝者高尚品格的敬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陶母拒绝收受别人的财物,只因逝者生前曾有此意。作者感叹人生短暂,自己已经白发苍苍,逝去的亲人却不能再回来。这种凄凉之情,使得整个诗的情感基调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家庭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亲情可贵的深刻理解。它以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他谁天外哭声长,有客归程何太忙。
同爨情亲如五服,升堂义重比诸郎。
昔人浇薤蒸梨事,即我沧家泛宅傍。
叹息白头陶母意,中秋三日转凄凉。

关键词解释

  • 白头

    读音:bái tóu

    繁体字:白頭

    短语:老朽 老 行将就木 苍老 早衰 朽迈 年老 大年 老弱病残 衰老 老态龙钟 上年纪 老迈

    英语:hoary head

  • 三日

    读音:sān rì

    繁体字:三日

    意思:
     1.三天。
      ▶《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 凄凉

    读音:qī liáng

    繁体字:凄涼

    短语:惨痛 惨绝人寰 悲 惨 惨然

    英语:(adj) desolate

    意思:(参见凄凉,悽凉,凄凉)

    <

  • 叹息

    读音:tàn xī

    繁体字:嘆息

    短语:长吁短叹 叹 唉声叹气 嘘

    英语:sigh

    意思:(参见叹息,叹息)

    近义词: 慨叹、叹气

  • 陶母

    读音:táo mǔ

    繁体字:陶母

    意思:指晋·陶侃之母湛氏。
      ▶唐·黄滔《祭钱塘秦国太夫人》:“夫生帝王,则若文母,方钟至圣;生人臣则若陶母,方降大贤,信夫。”
      ▶元·白朴《墻头马上》第四摺:“赤紧的陶母熬煎,

  • 意中

    读音:yì zhōng

    繁体字:意中

    意思:
     1.心里。
      ▶唐·白居易《寄题周至厅前双松》诗:“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尽日不寂寞,意中如三人。”
      ▶《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里面一个老婆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