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保静庵》 洙泗九渊閟去珠,没人下取龙怒须。

洙泗九渊閟去珠,没人下取龙怒须。

意思:洙水、泗水九渊闭塞离珠,没人下取龙怒需要。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寄题保静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内敛的感觉,蕴含着一种文人雅士的清高与超脱。诗中的意象丰富,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宇宙的独特感悟。 “洙泗九渊閟去珠,没人下取龙怒须。”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神秘、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深渊和隐藏的珍宝。“迂叟勃兴章甫徒,剌手一探珠炯如。”则表现了诗人决心探索、寻找真理的决心和才智。 “正心保躬四颗余,一颗光照千乘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品格的坚守,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艮斋竖起尘拂子,保静居士一笑喜。”则展现了诗人超脱物外,心境宁静的状态。 “试著此珠狂波底,波自拍天珠在水。”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真理,不畏艰难的决心。“江南江北起秋风,庵前庵後吹霜松。”则以自然景象暗示时局的艰难和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 “居士焚香於其中,手挥五弦送归鸿。”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高雅的志趣和超脱世俗的境界,以自己的方式追寻真理,坚守道德。 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洙泗九渊閟去珠,没人下取龙怒须。
迂叟勃兴章甫徒,剌手一探珠炯如。
正心保躬四颗余,一颗光照千乘车。
艮斋竖起尘拂子,保静居士一笑喜。
试著此珠狂波底,波自拍天珠在水。
江南江北起秋风,庵前庵後吹霜松。
居士焚香於其中,手挥五弦送归鸿。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洙泗

    读音:zhū sì

    繁体字:洙泗

    意思: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
      ▶春秋时属鲁国地。
      ▶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
      ▶《礼记•檀弓

  • 九渊

    读音:jiǔ yuān

    繁体字:九淵

    意思:(九渊,九渊)

     1.深渊。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汉·贾谊《吊屈原文》:“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