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
意思:街声高墙隔开,害怕客人陶诗兴起。
出自作者[宋]董嗣杲的《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是一首描绘诗人独自坐在庐山之中,享受自然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先,诗人通过“街声崇墉隔,畏客陶诗兴”表达了他独自坐在庐山之中,远离喧嚣,享受自然美景的情景。这里的“街声”指的是山下的喧嚣声,“崇墉”则是指高高的山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厌倦。
接着,“枯梅三两株,仅馀枝条剩”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几株枯梅在寒风中摇曳,只剩下枝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斜晖卧竹棚,叠藓覆石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夕阳下的竹棚和覆盖着苔藓的石阶,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始来觊联属,久去归蹭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他开始时希望能够有所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认识到生活的艰难和不易。
最后,“万丈庐山高,苦恨无楼凭。此时坐宽凉,忘却船如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他坐在宽阔凉爽的山中,忘记了船上的辛苦和劳累,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