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鸡岩僧室》 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意思:不能领悟消息,怎么能离说话。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金鸡岩僧室》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景抒怀的诗,通过对远公寺和青莲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清净的向往。 首句“远公青莲宇,百尺构云阙”,描绘了远公寺的建筑,高耸入云,给人以庄重之感。而“青莲”则暗示了这里是佛教的圣地,充满了清净和祥和的气氛。 “一径入松萝,山泉濯苔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远公寺的环境,小径通向松萝密布的山间,山泉从石头上流过,清澈透明。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这里描述了僧人在石屋里弹琴的场景,琴声在树林中回荡,给人以清净和幽雅的感觉。 “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夜晚来临,海面上的月亮映照在梦中,诗人似乎感受到了自然的神秘和生活的美好。 “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诗人似乎在低声吟诵着白云篇,表达了对自然和清净的向往之情。这种情感似乎从未停止过。 最后,“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哲学的思考。诗人没有完全领悟声闻的意义,但也不能离开言说去理解它。这表明诗人对佛教哲学的探索和理解还在进行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清净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通过描绘远公寺和青莲宇的环境和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和思考能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远公青莲宇,百尺构云阙。
一径入松萝,山泉濯苔发。
石房弹玉琴,清响在林樾。
夜来沧海寒,梦绕波上月。
微吟白云篇,高兴了未辍。
未能悟声闻,安得离言说。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声闻

    读音:shēng wén

    繁体字:聲聞

    英语:prestige; reputation

    意思:(声闻,声闻)
    I
    梵文的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
      

  • 安得

    读音:ān dé

    繁体字:安得

    详细释义: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文选?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文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 言说

    读音:yán shuō

    繁体字:言說

    英语:put into words; say

    意思:(言说,言说)

     1.谈论;说话。
      ▶《北史•裴叔业传》:“听其言说,不觉忘疲。”<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