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 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意思: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杜蘅。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县内水亭晨兴听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晨光、池水、秋泉、磨铅、策蹇、鹊惊、多病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露珠在池上慢慢消散,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这句诗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借问秋泉色,何如拙宦情”两句,作者借秋泉之色与自己对于官场的态度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两句,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中的经历,不断磨练自己,但始终无法摆脱利用和前程的困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中种种不公不义的无奈和愤慨。 “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两句,作者通过描述昨夜明月高悬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惊慌和不安。鹊惊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惊恐和不安。 “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两句,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负恩、多病等词语,暗示了作者在生活中遭受的种种挫折和困难。 最后,“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两句,作者描绘了寒塘晚景和霜风吹拂下的杜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晨光、池水、秋泉、磨铅、策蹇、鹊惊、多病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透露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
借问秋泉色,何如拙宦情。
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
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
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杜蘅

    读音:dù héng

    繁体字:杜蘅

    意思:见“杜衡”。

    造句:蘅即杜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蘅皋:生着杜蘅(香草)的河岸。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杜蘅,香草,大者曰杜若。

  • 寒塘

    读音:hán táng

    繁体字:寒塘

    意思:寒冷的池塘。
      ▶唐·王维《奉寄韦太守陟》诗:“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唐·韦应物《三臺》诗之二:“冰泮寒塘始绿,雨余百草皆生。”
      ▶宋·朱熹《苎溪道

  • 晚霜

    读音:wǎn shuāng

    繁体字:晚霜

    英语:late frost

    反义词: 早霜

    详细释义:1.春季气候变冷后所降的霜。因霜期将尽,故称为『晚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