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

意思:过去听说严助,承明压直庐。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哀悼一位已故的友人而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联“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描绘了作者与严助(严光)的交情,以及严助在承明庐(汉代官署名)任职时的美好时光。作者对严助的去世感到十分惋惜,仿佛刚刚听到他的消息,他已离开了人世。 颔联“请章来未久,捐馆遽何如。”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严助去世的震惊和惋惜。作者认为,严助的去世太突然了,就像他刚刚离开朝廷一样。 颈联“无复淮南谕,曾成太史书。”表达了作者对严助才华的惋惜。作者认为,严助曾经在淮南王刘安那里任职,他的才华曾经为史书增添了许多光彩。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无法再看到了。 尾联“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表达了作者对严助的怀念之情。作者无法再见到严助,只能挥泪望着灵车远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哀悼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
请章来未久,捐馆遽何如。
无复淮南谕,曾成太史书。
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平昔

    读音:píng xī

    繁体字:平昔

    英语:in the past

    意思:往昔,往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殷仲堪﹞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唐·元

  • 承明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承明

    意思: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刘向《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 直庐

    引用解释

    旧时侍臣值宿之处。《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朝游游曾城,夕息旋直庐。” 吕延济 :“直庐,直宿之庐。” 唐 姚合 《西掖寓直春晓闻残漏》诗:“直庐仙掖近,春气曙犹寒。” 宋 王禹偁 《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诗:“吾生未有林泉计,空媿妨贤卧直庐。”《明史·严讷传》:“ 訥 晨出理部事,暮宿直庐,供奉青词,小心谨畏。”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