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品画》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意思:要欣赏画,首先要讲求画中所流露出的神韵,要评论诗,则要重视诗中所蕴含的性情。

出自作者[清]袁枚的《品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艺术和诗歌的理解和看法。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艺术和诗歌的鉴赏标准。在品画时,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画作的内在神韵,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视觉效果。同样,在论诗时,作者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表达的性情,即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这两句诗强调了艺术和诗歌的本质在于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形式和技巧。 “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这两句诗则是对艺术和诗歌的批评。在这里,作者似乎是在批评那些缺乏生气、缺乏情感表达的作品。作者认为,像老鼠一样的作品,即使表面上看似华丽,但缺乏内在的生气和情感,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可能是在批评那些过于追求形式和技巧,而忽视情感表达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艺术和诗歌的深刻理解,强调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批评了缺乏生气的作品。它提醒我们,艺术和诗歌的本质在于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形式和技巧。这种理解对于我们欣赏艺术和诗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关键词解释

  • 神韵

    读音:shén yùn

    繁体字:神韻

    短语:风采 气质 派头 仪态 气度 风姿 气派 风度 威仪 气概

    英语:verve

    意思:(神韵,神韵)

  • 性情

    读音:xìng qíng

    繁体字:性情

    短语:禀性 人性

    英语:temperament

    意思:
     1.人的禀性和气质。
      ▶《易•干》:“利贞者,性情也。”<

  • 先神

    读音:xiān shén

    繁体字:先神

    意思:星辰山川之神。
      ▶《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
      ▶杜预注:“先神,谓群望。”
      ▶《墨子•非命中》:“纣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弃阙其先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