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峡山二首》 平沙印虎迹,绝壁听猿啼。

平沙印虎迹,绝壁听猿啼。

意思:平印虎的足迹,绝壁听猿啼。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峡山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近江如束,林深路欲迷》是一首对自然环境的描绘,通过对山林江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首句“山近江如束,林深路欲迷”中,“山近”描绘了山与江的近景,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仿佛江水被束缚在近处的山峦之间,形成一种紧张的视觉效果。而“林深路欲迷”则描绘了林间的幽深和道路的迷茫,给人一种迷失的感觉,仿佛走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两句诗通过视觉效果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接下来的诗句“平沙印虎迹,绝壁听猿啼”是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其中,“平沙印虎迹”描绘了沙滩上的虎足迹,给人一种野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野性的环境之中。“绝壁听猿啼”则描绘了绝壁上的猿啼声,给人一种凄凉、孤独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绿水人谁钓,黄茅地可畦”两句诗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感慨。其中,“绿水人谁钓”表达了诗人对清澈的绿水的思考,他想象在这片绿水中垂钓的人是谁,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感慨。“黄茅地可畦”则表达了诗人对黄茅地的思考,他想象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是否可以重新开垦,表达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一句“幽居堪避世,何必武陵溪”是诗人的感慨和结论。他认为在这幽静的地方隐居可以躲避世俗的纷扰,无需去武陵溪这样的仙境。这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人的情感深沉而内敛,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思考,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近江如束,林深路欲迷。
平沙印虎迹,绝壁听猿啼。
绿水人谁钓,黄茅地可畦。
幽居堪避世,何必武陵溪。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平沙

    读音:píng shā

    繁体字:平沙

    意思:
     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梁·何逊《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张仲素《塞下曲》:“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歷乱转蓬根。”
      

  • 绝壁

    读音:jué bì

    繁体字:絕壁

    短语:崖 涯

    英语:cliff

    意思:(绝壁,绝壁)
    陡峭的山壁。
      ▶南朝·宋·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晨策寻绝壁,夕

  • 壁听

    读音:bì tīng

    繁体字:壁聽

    意思:(壁听,壁听)
    靠着墻壁门窗等窃听。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摺:“是谁人村声泼嗓,他壁听在门儿外厢。”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摺:“你则道我不肯将门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