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狱中温生才剌孚琦事》 石虎果然能没羽,城狐知否悔磨牙。

石虎果然能没羽,城狐知否悔磨牙。

意思:石虎果然能没羽,城狐知道是否后悔磨牙。

出自作者[近代]汪精卫的《狱中温生才剌孚琦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血中英响满天涯,不数当年博浪沙》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深思和对未来的期盼的诗。它描绘了历史上的英勇事迹和未来的希望,表达了对那些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们深深的敬意。 首联“血中英响满天涯,不数当年博浪沙。”描绘了英勇事迹的影响力,如同美妙的音乐在天涯海角回响,让人无法忘记当年在博浪沙发生的壮举。这里暗指历史上著名的张良刺秦事件,他用博浪沙的铁椎攻击秦始皇,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颔联“石虎果然能没羽,城狐知否悔磨牙。”石虎在这里比喻那些强大的敌人,他们最终被英勇的战士打败,如同石虎没羽,无法再伤害他人。城狐则比喻那些狡猾的敌人,他们可能曾经嚣张跋扈,但最终会后悔自己的行为。 颈联“须衔剑底情何暇,犀照矶头语岂夸。”描绘了英勇的战士们无需炫耀自己的功绩,他们的英勇事迹已经足够让人敬仰。犀照矶头则暗指英勇的战士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他们的言语无需夸大其词。 尾联“长记越台春欲暮,女墙红遍木棉花。”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他记住了越台春暮的景象,期待着未来那些英勇的人们能够像木棉花一样红遍天下。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英勇事迹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盼。它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未来愿景,展现了诗人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血中英响满天涯,不数当年博浪沙。
石虎果然能没羽,城狐知否悔磨牙。
须衔剑底情何暇,犀照矶头语岂夸。
长记越台春欲暮,女墙红遍木棉花。
作者介绍 汪精卫简介
汪兆铭(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关键词解释

  • 石虎

    读音:shí hǔ

    繁体字:石虎

    意思:
     1.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易水》:“其东谓之石虎冈……有所遗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冈。”
      ▶北魏·郦

  • 磨牙

    读音:mó yá

    繁体字:磨牙

    短语:念叨 唠叨 喋喋不休 呶呶不休 哓哓不休

    英语:molar

    意思:
     1.磨利牙齿,伺机攫食。形容凶狠相。
      ▶汉

  • 果然

    读音:guǒ rán

    繁体字:果然

    短语:

    英语:really

    意思:
     1.饱足貌;隆起貌。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飧而反,腹犹果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