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红楼院应制(一作僧广宣诗)》 经声夜息闻天语,炉气晨飘接御香。

经声夜息闻天语,炉气晨飘接御香。

意思:经声晚睡听说天说话,炉气晨飘接御香。

出自作者[唐]沈佺期的《红楼院应制(一作僧广宣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环境和皇家气氛的诗,通过对寺庙和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喜爱和对皇家气氛的敬畏之情。 首联“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描绘了寺庙的外观和皇家气氛。“疑见白毫光”暗示了寺庙内可能有佛像或神光,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寺逼宸居福盛唐”则表达了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皇家宫殿,给人一种皇家气派的感觉。 颔联“支遁爱山情谩切,昙摩泛海路空长。”通过引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寺庙周围景色的喜爱和对寺庙的敬畏之情。“支遁爱山情谩切”引用支遁爱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寺庙周围环境的优美。“昙摩泛海路空长”则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敬畏之情,因为寺庙位于海上,路途遥远,需要经过漫长的旅程才能到达。 颈联“经声夜息闻天语,炉气晨飘接御香。”描绘了寺庙的内部环境和皇家气氛。“经声夜息闻天语”表达了寺庙内经文诵读的声音在夜晚响起,让人感到宁静和庄重,同时也暗示了寺庙内可能有佛经或神像。“炉气晨飘接御香”则表达了寺庙内香炉的香气在早晨飘散,让人感到神圣和庄重,同时也暗示了皇家对寺庙的重视。 尾联“谁谓此中难可到,自怜深院得徊翔。”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谁谓此中难可到”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向往和喜爱,因为这里环境优美、气氛庄重、富有神秘感。“自怜深院得徊翔”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因为作者深居庭院之中,能够在这里自由地徘徊和欣赏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和皇家气氛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寺庙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皇家和宗教的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道德观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楼疑见白毫光,寺逼宸居福盛唐。
支遁爱山情谩切,昙摩泛海路空长。
经声夜息闻天语,炉气晨飘接御香。
谁谓此中难可到,自怜深院得徊翔。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