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
意思:从前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
出自作者[宋]赵善括的《念奴娇·江南到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喜爱和怀念之情。
首句“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便以生动的描绘,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美景。水波粼粼,云影浮动,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人们的脚步,让人流连忘返。这里巧妙地运用了“留”字,既体现了水乡的美丽让人流连,又暗示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眷恋。
“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这句诗回忆了过去作者在江南的春天,欣赏到了美丽的花舞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舞絮”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如今再次登上高楼,凭栏远望,对江南的深深怀念。这里的“重作凭栏客”也暗示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清溪毂细,夜来微涨新碧。”描绘了夜晚来临时,溪水微微上涨,碧绿的新景。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这几句诗描绘了江南两岸的景色,浓密的树荫倒映在水面,一条断虹横卧在水面,两岸景色如同一串明珠。这里的比喻生动形象,将两岸景色比作连环璧,更显江南之美。
“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描绘了雨后林外的景色,青山的轮廓更加分明,雨水停歇后依然湿润。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期待着归家的消息,想象着喜讯将由双鳞、灵鹊带来。
最后,“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将带着江南的风月美景归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喜爱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 燕子来时春正好。-- 出自《蝶恋花·费尽东君无限巧》作者:[宋]向滈
- 来时还似去时天,欲道来时已惘然。-- 出自《松江》作者:[宋]王安石
- 烟驾来时。-- 出自《减字木兰花·英花万蕊》作者:[宋]仲殊
- 来时春暮。-- 出自《鹊桥仙 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九》作者:[宋]鲜于枢
- 忘却来时路。-- 出自《点绛唇·雨歇方塘》作者:[宋]杨泽民
- 历历来时路。-- 出自《点绛唇·高峡流云》作者:[近代]王国维
- 忆来时。-- 出自《六忆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管有来时。-- 出自《丑奴儿/采桑子》作者:[宋]张孝祥
- 忘却来时路。-- 出自《金缕曲/贺新郎》作者:[宋]刘辰翁
-
燕子来时天气。-- 出自《水龙吟·昼长庭院深深》作者:[宋]方岳
- 正好修竹,正好供养。-- 出自《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作者:[宋]释祖钦
- 小梅春正好。-- 出自《角招 故园旧有老梅数树,自庚午至庚辰,十》作者:[元]邵亨贞
- 小梅春正好。-- 出自《角招 故园旧有老梅数树,自庚午至庚辰,十》作者:[元]邵亨贞
- 风光正好。-- 出自《瑞鹤仙 弟李经略生朝》作者:[元]李俊明
- 正好恹恹春睡。-- 出自《剔银灯·小院烟凉雨细》作者:[宋]关注
- 官梅正好。-- 出自《齐天乐 送马德昌》作者:[元]张伯淳
- 如今正好。-- 出自《减字木兰花·不应双睫》作者:[宋]程珌
- 春正好。-- 出自《喜迁莺·南庐佳号》作者:[宋]陈著
- 西窗正好。-- 出自《瑞鹤仙·残蟾明远照》作者:[宋]葛长庚
- 昔我先侯。-- 出自《答弘农故吏民诗》作者:[魏晋]孙楚
- 昔我初迁。-- 出自《朔风诗》作者:[魏晋]曹植
- 昔我同袍。-- 出自《朔风诗》作者:[魏晋]曹植
- 昔我文祖。-- 出自《周五声调曲 商调曲 二》作者:[南北朝]庾信
- 昔我游齐都。-- 出自《古风其二十》作者:[唐]李白
- 惟昔我文祖。-- 出自《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一》作者:[南北朝]庾信
- 春正美。-- 出自《谒金门 采石花朝》作者:[元]梁寅
- 一青春正及笄。-- 出自《鹧鸪天·一□青春正及笄》作者:[宋]赵彦端
- 春正媚。-- 出自《谒金门·春正媚》作者:[宋]刘埙
- 春正媚。-- 出自《双头莲·风卷征尘》作者:[宋]陆游
- 那堪春正深。-- 出自《菩萨蛮·相思绕遍天涯路》作者:[宋]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