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 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

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

意思:如果看到儒证书寄语,几棵鬓已惊秋霜。

出自作者[唐]薛逢的《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景色和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 首句“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旧游”,诗人描述了上人离开白蘋洲,他曾经在那里有过许多旧游的经历。这里,“上人”可能是指一位僧人,他离开了他的居所,暗示着某种变化或离别。而“霅水苕溪”则描绘了诗人过去常去的美丽溪流。 “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雨势和夕阳的沉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渔火的出现象征着生活的继续,而大雁和花朵的收起则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空闲的时候聆听别的鸟儿的歌声,在醉酒后欣赏归来的僧人划着小舟在碧绿的溪流中行驶。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欣赏。 最后,“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他请求见到儒公时告诉他,他的白发已经暗示着秋天的来临。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景色和情感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无奈。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人今去白蘋洲,霅水苕溪我旧游。
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
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
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
作者介绍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关键词解释

  • 惊秋

    读音:jīng qiū

    繁体字:驚秋

    意思:(惊秋,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韦应物《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无名氏《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 霜鬓

    读音:shuāng bìn

    繁体字:霜鬢

    英语:grey temples

    意思:(霜鬓,霜鬓)

     1.《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鬓不可视。”

  • 寄语

    读音:jì yǔ

    繁体字:寄語

    英语:send word

    意思:(寄语,寄语)
    传话,转告。
      ▶南朝·宋·鲍照《代少年时至衰老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
      ▶唐·刘希

  • 语数

    读音:yǔ shù

    繁体字:語數

    意思:(语数,语数)
    犹数语,常言。
      ▶《墨子•明鬼下》:“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亦何书之有哉?”

    解释:1.犹数语﹐常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