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郑薰相公(一本此下有七松亭三字)》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意思:三四棵松树圈草亭,就成彭泽柳为名。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奉和郑薰相公(一本此下有七松亭三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描绘了一个简单的场景:三、四株松树环绕着一个草亭,这个草亭就像彭泽县的柳树一样有名。这里的“彭泽柳”可能是指一种象征,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简朴、自然之美的追求。松树和草亭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而“便成彭泽柳为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 “莲峰隐去难辞阙”一句描绘了诗人的另一处居所,那里的山峰如莲,美丽而神秘。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无法辞别朝廷,无法离开这个地方。这里的“难辞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责任的担当,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浐水朝回与出城”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朝中任职的场景。浐水在京城附近流淌,他每天早晨回来后就会出城。这里的“浐水朝回”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敬畏和忠诚,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朝政的关注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简朴、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朝廷的责任和担当。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四株松匝草亭,便成彭泽柳为名。
莲峰隐去难辞阙,浐水朝回与出城。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关键词解释

  • 彭泽

    读音:péng zé

    繁体字:彭澤

    英语:Pengze

    意思:(彭泽,彭泽)

     1.泽名。即今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又名彭湖、彭蠡。
      ▶《韩诗外传》卷三:“左洞庭之波,右彭泽

  • 三四

    读音:sān sì

    繁体字:三四

    意思:
     1.犹言再三再四。
      ▶《北齐书•崔逻传》:“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2.表示为数不多。
      ▶宋·欧阳修《归自谣》词:“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