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意思:江上开始收战马尘,莺声柳色等行春。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抒发感慨的诗。通过对江边初春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和平降临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江上初收战马尘”直接描绘了战争结束,战马停止奔波,尘埃也逐渐消散的场景。这句诗将战争与和平的场景进行对比,突出了和平的珍贵。 “莺声柳色待行春”则是对初春景象的描绘。莺声是春天的象征,柳色青青,生机勃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喜悦,也寓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双旌谁道来何暮”中的“双旌”是官职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职回归的欣喜之情。诗人用“谁道来何暮”的反问表达了自己对官职回归的肯定和自豪。 最后一句“万井如今有几人”是对世事沧桑的感慨。这句诗中的“万井”可以理解为人口众多的城市,而“几人”则是指少数人的生活艰辛,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人生的艰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也流露出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边初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和平降临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沧桑、贫富差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上初收战马尘,莺声柳色待行春。
双旌谁道来何暮,万井如今有几人。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莺声

    读音:yīng shēng

    繁体字:鶯聲

    意思:(莺声,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白居易《春江》诗:“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王逢《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莺声迥

  • 战马

    读音:zhàn mǎ

    繁体字:戰馬

    短语:野马 辕马 始祖马 军马 驮马 斑马 脱缰之马 角马 黑马 铁马

    英语:steed

    意思:(战马,战马)
    通过

  • 江上

    读音:jiāng shàng

    繁体字:江上

    意思:
     1.江岸上。
      ▶《吕氏春秋•异宝》:“﹝伍员﹞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 行春

    读音:xíng chūn

    繁体字:行春

    意思:
     1.谓官吏春日出巡。
      ▶《后汉书•郑弘传》:“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与孝廉。”
      ▶李贤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