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李参政和薛秘书诗见寄》 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

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

意思:扶桑的阴三方丈,理解光与出群山尖。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次韵李参政和薛秘书诗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分明大路平如掌,朝发昆仑夕至崦》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扶木,传说中的神木,生长于昆仑山上,日中无影,高约三万丈。诗人在描绘扶木的同时,也描绘了其周围的群山和朝夕变换的景象。 首句“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诗人以扶木之高为背景,描绘出其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这句诗中的“三万丈”和“众山尖”都强调了扶木的高度和影响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晓光绝”则暗示了扶木的巨大遮蔽作用,使得周围的群山在它的阴影下显得更加渺小。 第二句“分明大路平如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扶木的周围环境。这里的大路平坦得就像人的手掌一样,给人一种宁静和平的感觉。这句诗中的“大路”和“平如掌”都强调了这里的平坦和宽广,进一步衬托出扶木的高大和威严。 第三句“朝发昆仑夕至崦”,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到达崦嵫山的全过程。这句诗中的“昆仑”是古代神话中的山名,也是现实中高山的象征。“崦嵫山”则是传说中的日落山,这里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扶木、大路、朝夕变换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宽广、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时间流逝有着深刻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对自然敬畏和赞美的诗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珍惜时间、珍惜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平静、宽广、自然的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
分明大路平如掌,朝发昆仑夕至崦。

关键词解释

  • 晓光

    读音:xiǎo guāng

    繁体字:曉光

    意思:(晓光,晓光)
    清晨的日光。
      ▶南朝·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迴。”
      ▶唐·杜荀鹤《秋日寄吟友》诗:“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 山尖

    读音:shān jiān

    繁体字:山尖

    意思:山顶。
      ▶唐·罗隐《蜂》诗:“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天雨花》第一回:“试看那个山尖后,一枝斜露像枪缨。”
      ▶杨朔《雪花飘飘》:“山神庙

  • 扶木

    读音:fú mù

    繁体字:扶木

    意思:
     1.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
      ▶《淮南子•墬形训》:“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

  • 出众

    读音:chū zhòng

    繁体字:出眾

    短语:首屈一指 百里挑一 卓绝 典型 出人头地 数一数二 出类拔萃 第一流 超人 杰出 超绝 独占鳌头 鹤立鸡群 登峰造极 卓越 名列前茅 突出 独立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