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蝉》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意思:所以国行千里,新蝉突然几声。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闻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的作品。它以火云初灭、晓角微清的清晨景象为背景,通过新蝉的鸣声、时间的流逝等元素,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首联“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火云即将消散,象征着早晨的来临;晓角声声,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作者通过新蝉的鸣声,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千里之外的故国,突然传来几声蝉鸣,让人不禁想起过去的时光和经历。这一联通过听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颈联“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作者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和蝉鸣的频率变化,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作者在行走时感觉时间仿佛在流逝,而每一天都过得更加清晰明了。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心理感受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尾联“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作者表达了自己不敢频繁倾耳细听,唯恐白发生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无法释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新蝉

    读音:xīn chán

    繁体字:新蟬

    意思:(新蝉,新蝉)
    初夏的鸣蝉。
      ▶唐·白居易《六月三日夜闻蝉》诗:“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元本高明《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柳阴中忽听新蝉,更流萤飞来

  • 故国

    读音:gù guó

    繁体字:故國

    英语:homeland

    意思:(故国,故国)

     1.歷史悠久的国家。
      ▶《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