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徐使君分新火》 従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従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意思:跟着来破釜跳江鱼,只有清诗嘲笑饭粒。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徐使君分新火》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思考。 首段中,诗人描述自己在临皋亭中的独坐,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明节的新火也反复更替。诗人借此表达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暗示了人生短暂而宝贵的哲理。同时,诗人也以枯木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和人生道路的无奈和无助,即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或命运,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黄州使君对他的怜悯和关怀,分给他红茶一朵。这象征着人间的温暖和关怀,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情味的感激和珍视。同时,诗人也以破釜跃江鱼和清诗嘲饭颗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于艺术的追求。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烹茶的渴望和无奈,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无私奉献和普度众生的信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既有对命运的无奈和无助,也有对人情味的感激和珍视,更有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读来令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従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屋,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清诗

    读音:qīng shī

    繁体字:清詩

    意思:(清诗,清诗)
    清新的诗篇。
      ▶晋·傅咸《赠崔伏二郎诗》:“人之好我,赠我清诗。”
      ▶唐·杜甫《解闷》诗之六:“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 江鱼

    读音:jiāng yú

    繁体字:江魚

    意思:(江鱼,江鱼)
    石头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石头鱼》。

    解释:1.石头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石头鱼》。

  • 只有

    读音:zhǐ yǒu

    繁体字:衹有

    短语:就 仅 单独 才 止 特 单单 独 不过 光 无非 偏偏 只要 一味 徒 但 独自 只是 单纯 惟独 单 惟 惟有 仅仅 只

    英语:

  • 破釜

    读音:pò fǔ

    繁体字:破釜

    意思:
     1.破锅。
      ▶宋·苏轼《黠鼠赋》:“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勐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清·鲁一同《小车辚辚》诗:“竹头木屑载零星,呕呀啁哳行不

  • 有清

    读音:yǒu qīng

    繁体字:有清

    意思:指清代。有,词头。
      ▶《清史稿•礼志十二》:“有清家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新民说》十六:“有清二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朱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汉学

  • 饭颗

    读音:fàn kē

    繁体字:飯顆

    意思:(饭颗,饭颗)

     1.指饭粒。
      ▶宋·黄庭坚《演雅》诗:“提壶犹能劝沽酒,黄口只知贪饭颗。伯劳饶舌世不问,鹦鹉纔言便关锁。”
     
     2.见“饭颗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