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王巩清虚堂》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

意思:清虚堂里王居士,闭上眼睛看我像水。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王巩清虚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王居士的赞扬和同情的诗。王居士似乎已经达到了禅宗中的“止水”境界,能够冷静地看待世界,不受情绪和欲望的影响。他闭眼观身,如止水一般,反映出他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诗中描述了王居士在清虚堂中的状态,他像镜子一样反映出周围的一切,而他自己却如同空无一般。这种描述展示了王居士的内心平静和智慧。 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其他人的状态,如吴兴太守,他虽然老了而且生病,但是案头堆积的文件却让他渴望睡眠。这可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或情况的隐喻,他们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和压力,但是仍然渴望平静和休息。 诗人希望王居士不要嘲笑这些人的状态,反而应该反思自己。因为梦幻去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这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人也提到了谢安和张仪这两个历史人物,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生无常的主题。 最后,诗人鼓励王居士不要将一念停留在清虚之中,因为他和王居士是相同的。这可能是对王居士的期待,希望他能超越自我,关注他人,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居士的高度赞扬和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通过这首诗,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理解并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
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
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
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未已。
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
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止水

    解释

    止水 zhǐshuǐ

    [stagnant water] 死水;滞止不流的水

    心如止水

    引用解释

    静止的水。《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成玄英 疏:“止水所

  • 居士

    读音:jū shì

    繁体字:居士

    英语:kulapati

    意思:
     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

  • 闭眼

    读音:bì yǎn

    繁体字:閉眼

    英语:close one\'s eyes

    近义词: 眨眼、睁眼、合眼、咽气、断气、飞眼

    详细释义:1.闭上眼睛。

  • 清虚

    读音:qīng xū

    繁体字:清虛

    意思:(清虚,清虚)

     1.清凈虚无。
      ▶《文子•自然》:“老子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三国·魏·阮籍《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

  • 王居

    读音:wáng jū

    繁体字:王居

    意思:
     1.帝王之居处;藩王的第宅。
      ▶《易•涣》:“涣王居,无咎。”
      ▶高亨注:“涣王居者,水流盪涤王之居处也。”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或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