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意思:小船一划船回到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优秀作品。 首联“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描绘了秋日野水的景象,水面上参差不齐地留下了涨水的痕迹,稀疏的树林倾斜倒塌露出被霜打过的根。这些景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秋日乡村的静谧和萧瑟。 颔联“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意。诗人乘一叶扁舟,不知要归向何处,他的家在江南那片黄叶满地的乡村。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颈联“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表达了对自然原始风貌的向往和对人类破坏自然行为的忧虑。这里诗人借用了古代神话中龙蛇蜕皮变化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然原始风貌的向往,同时也对人类无休止的砍伐破坏行为表示了担忧。 尾联“不是溪山曾独往,何有解作挂猿枝”则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渴望。只有曾经独自游览过像溪山这样的自然美景,才能理解如何才能为那些需要依靠挂枝生存的猿猴提供帮助。这里诗人通过描绘猿猴挂枝生存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野水、疏林、扁舟、黄叶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隐之意、对自然原始风貌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诗中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曾独往,何有解作挂猿枝。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扁舟

    读音:piān zhōu

    繁体字:扁舟

    英语:canoe

    意思:I
    小船。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

  • 江南

    读音:jiāng nán

    繁体字:江南

    英语:south of the River

    意思:
     1.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江西省一带;后

  • 黄叶

    读音:huáng yè

    繁体字:黃葉

    意思:(黄叶,黄叶)

     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梁·丘迟《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阶前网绿苔。”
      ▶唐·李白《秋思》诗:“燕支黄叶落,

  • 一棹

    一桨。借指一舟。 唐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诗:“怜君片云意,一棹去 瀟 湘 。” 宋 辛弃疾 《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词:“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箇、 五湖 范蠡 。”

    读音:yī zhào

  • 处家

    读音:chǔ jiā

    繁体字:處家

    意思:(处家,处家)

     1.居家;在家里。
      ▶《晋书•谢安传》:“﹝谢安﹞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
     
     2.持家。
      ▶郭沫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