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兴》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意思:写在南窗,门馆常常严肃。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秋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日暮西北堂》是一首描绘宁静、幽雅的书房环境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自然景象。夕阳西下,凉风习习,修长的树木在风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仿佛所有的忧虑和烦恼都被风吹散。 接下来,“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南窗下专心读书的场景,门馆则常常安静肃穆。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南窗下的读书生活,与门馆的肃穆安静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画面。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苔草代表着历史和传统,而古意则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尊重。诗人的视听感受变得更为孤独和深邃,仿佛他独自面对着历史和自然,感受到了它们的深沉和伟大。 最后,“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两句,诗人回应了询问他营办何事的人,表明他正在准备黍米供在寒冷的山谷中煮食。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体现了他的独立和自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书房环境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独立、自主、深邃的思考和感受,让人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和深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肃肃

    读音:sù sù

    繁体字:肅肅

    意思:(肃肃,肃肃)

     1.恭敬貌。
      ▶《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传:“肃肃,敬也。”
      ▶汉·扬雄《河东赋》:“穆穆肃肃,蹲

  • 著书

    读音:zhù shū

    繁体字:著書

    英语:write books

    解释:1.撰写著作。

    详细释义:写书。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传:『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汉

  • 窗门

    读音:chuāng mén

    繁体字:窗門

    意思:(窗门,窗门)

     1.窗扇。如:天气闷热,请你把窗门打开。
     
     2.水闸门。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都外城》:“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