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意思:杀马毁车从这里消失,你到什么地方问行收藏。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是一首描绘重阳节时节的景色,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些对人生忧患的深深思考。 首句“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描绘了重阳节即将来临,寒风渐起的环境。熠熠的野菊在溪边盛开,黄色的花朵在霜风中摇曳生姿,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图。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由于长期不进行山行,已经感到体力不支,但是在村里的醉酒中,还能舞动身体,表现出一种豪迈和豁达。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林下独眠,享受梦境的美好。然而,他同时也意识到人间的忧患是长久的,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迷茫。他想要像杀马毁车那样摆脱世俗的束缚,但是又不知道未来何处去,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子来

    读音:zǐ lái

    繁体字:子來

    意思:(子来,子来)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
      ▶《诗•大雅•灵臺》:“经始灵臺,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集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从此

    读音:cóng cǐ

    繁体字:從此

    短语:尔后 随后 后 后来 过后 事后 其后 从此以后 然后 之后 嗣后 下

    英语:thence

    意思:(从此,从此)<

  • 毁车

    读音:huǐ chē

    繁体字:毀車

    意思:(毁车,毁车)
    谓放弃战车(改编为步卒的行列)。
      ▶《左传•昭公元年》:“将战,魏舒曰:‘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乃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

  • 行藏

    解释

    行藏 xíng cáng

    [one\'s expression and more ment]指出处或行止。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元史·杨奂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