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乌夜啼》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意思:城上回家的时候晚,庭前住宿处危险。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赋得乌夜啼》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感受。 首联“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描绘了诗人归家时分的场景。城墙上,夜色已深,归家的时间已经晚了,这给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感觉。而庭前,则是诗人将要歇息的地方,这个“危”字,让人想象到庭前树上的位置,暗示着诗人即将在树上的宿处度过一个寒冷的夜晚。 颔联“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进一步描绘了冬夜的景象。月光洒在无叶的树上,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清冷。而风在霜滑的树枝上吹过,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这两句诗将冬夜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细腻,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颈联“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诗人通过描绘鸟儿的境况,进一步深化了冬夜的冷寂。鸟儿因为饥饿而啼叫变得嘶哑,飞翔时翅膀都快要垂下来,这种细节描绘让人更加感受到冬夜的寒冷和孤寂。 尾联“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诗人以画堂中的鹦鹉作为反衬,表达了人与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的不同感受。鹦鹉身处画堂中,无法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寒冷,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孤寂和寒冷。 这首诗通过对冬夜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感受。诗人通过细节的描绘和反衬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生动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
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宿处

    读音:sù chù

    繁体字:宿處

    意思:(宿处,宿处)
    住宿的地方。
      ▶唐·杜甫《夜宿西阁晓呈元二十一曹长》诗:“门鹊晨光起,樯乌宿处飞。”
      ▶《西游记》第六七回:“师徒们正然讲论,忽见一座山庄不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