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段水部德夫》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春。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春。

意思:天涯军旅春,十五回春。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答段水部德夫》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春》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春景和作者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 首句“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春”,诗人以旅途中的春天为背景,表达了他在天涯戎马之地度过的十五个春天。这里的“天涯”可能指的是边疆或战乱之地,而“戎旅”则暗示了诗人的军旅生涯。诗人用“一十五回春”来形容他在边疆的年轮,表达了他在这段时间里的多次往返和迁徙。 “多情花与鸟,岁岁肯留人”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他感叹花儿和鸟儿都如此多情,愿意年年陪伴着人,而人却不能年年留住它们。这里诗人可能是在思考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的永恒,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春景和作者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思考。诗中“多情花与鸟,岁岁肯留人”的句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篇,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春景和作者自身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春。
多情花与鸟,岁岁肯留人。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回春

    读音:huí chūn

    繁体字:回春

    短语:见好 有起色 好转

    英语:rejuvenation

    意思:
     1.冬去春来。
      ▶宋·苏轼《浪淘沙•探春》词:“

  • 天涯

    读音:tiān yá

    繁体字:天涯

    短语:边塞 远方 角 远处 塞外 角落 天 天涯海角

    英语:skyline

    意思: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

  • 戎旅

    引用解释

    军旅;兵事。 三国 魏 曹丕 《与张郃诏》:“今将军外勤戎旅,内存国朝。”《北史·司马侃传》:“少果勇,未弱冠,便从戎旅。”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我有笔阵与词锋,可以偃干戈而息戎旅。”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世,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採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都。既又改为观察,其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