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风修竹叶滋繁,穿石湍流浪吐吞。
意思:依靠风进行竹叶繁多,穿过石湍流浪吐吞。
出自作者[宋]袁说友的《峡路山行即事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倚风修竹叶滋繁,穿石湍流浪吐吞。
薄暮柴门人影寂,晓风烟树鸟鸣喧。》以其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动态并存的氛围。
首两句“倚风修竹叶滋繁,穿石湍流浪吐吞。”中,“倚风修竹”描绘了一幅清雅的竹林图,而“叶滋繁”则传达出竹叶在风中摇曳生姿的繁茂景象。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联系起来,通过竹叶的繁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穿石湍流”则描绘了水流穿石的动态场景,表现出一种动态美。而“浪吐吞”则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力量,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水流冲击的力量。这两句诗将静态的竹子和动态的水流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薄暮柴门人影寂,晓风烟树鸟鸣喧。”描绘了傍晚时分柴门寂静,以及清晨风吹树动,鸟儿鸣叫的场景。这两句诗将时间从白天转换到傍晚,又从傍晚转换到清晨,表现出时间的流转和变化。同时,“人影寂”和“鸟鸣喧”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对人情感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将静态与动态、寂静与喧闹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动态并存的气氛。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