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斋月满寄思黯》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

意思:像隔着山河千里土地,并且当风雨九秋季天。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长斋月满寄思黯》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以其鲜明的节奏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首句“一日不见如三月”,短短一句,就将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它以时间的流逝来形容内心的煎熬,使人不禁想象出诗人那种深深的孤独和渴望。 “一月相思如七年”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一个月的相思转化为七年的煎熬,更加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深度和强度。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这两句诗描绘了相思之人的处境。他们虽然相隔千里,但仍然被风雨秋天的情感相连。这里既描绘了空间的距离,也表达了时间的流转,进一步强调了相思之情的深刻。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这两句诗描绘了相思念慕的人在明天的相见场景。他们将一起饮酒,抱被而眠,共同沉醉在相思之情中。这种描绘充满了浪漫和甜蜜,也表达了他们深深的情感纽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深情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相思之情的深度和强度。它以时间、空间和情感的交织,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煎熬和渴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山河

    读音:shān hé

    繁体字:山河

    短语:海疆 领土 国土 领域 幅员 版图 土地 疆土 河山

    英语:(n)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country\'s land <

  • 秋天

    读音:qiū tiān

    繁体字:秋天

    英语:autumn

    意思:
     1.秋日的天空。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文学言治尚于唐·虞,言义高于秋天,有华言矣,未见其实也。”

  • 当风

    读音:dāng fēng

    繁体字:噹風

    意思:(当风,当风)

     1.正对着风。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当风卧湿,而谢罪于灵祇;饮食失节,而委祸于鬼魅。”
      ▶唐·陆龟蒙《春思》诗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