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杂咏 天平山》 渔樵渡溪孤,鸟雀归村众。

渔樵渡溪孤,鸟雀归村众。

意思:渔樵渡过溪水孤,鸟雀归村众。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天平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入山旭光迎,出山月明送》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感悟的诗篇,它通过描绘入山时的旭光和出山时的月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描绘了入山时的景象,旭光迎,十里松杉风,吹醒尘土梦。这些描述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自然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这也象征着作者在入山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其次,诗中又描绘了出山时的景象,月明送,题字遍岩洞。这些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者在出山之后,经历了许多事情,但仍然保持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许多自然景观,如阳崖树冬荣、阴谷泉下冻、怪石立谁扶、灵草生岂种等,这些描述都充满了诗意和想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这些描述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许多人生感悟,如阳崖树冬荣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阴谷泉下冻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怪石立谁扶表达了对人生挑战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坚韧;幽禽无俗哢表达了对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美丽;高鹘有危栖、空发阮生恸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生感悟的诗篇,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入山旭光迎,出山月明送。
十里松杉风,吹醒尘土梦。
兹山凡几到,题字遍岩洞。
阳崖树冬荣,阴谷泉下冻。
怪石立谁扶,灵草生岂种。
白云蓊然来,诸峰欲浮动。
高鹘有危栖,幽禽无俗哢。
凌藓知履滑,披岚觉裘重。
尝登最上颠,远见湖影空。
渔樵渡溪孤,鸟雀归村众。
还寻老僧居,隔竹听清诵。
慰我跻攀劳,为设茶笋供。
几年历忧欢,造物若揶弄。
迷途远山林,迟暮堪自讼。
难追谢公游,空发阮生恸。
身今解组绂,明时愧无用。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渔樵

    引用解释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

  • 鸟雀

    读音:niǎo què

    繁体字:鳥雀

    意思:(鸟雀,鸟雀)
    泛指小鸟。
      ▶《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唐·刘长卿《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句当苗税充百官俸钱》诗:“鸟

  • 孤鸟

    读音:gū niǎo

    繁体字:孤鳥

    意思:(孤鸟,孤鸟)
    孤单的鸟。
      ▶汉·焦赣《易林•涣之睽》:“折若蔽目,不见稚叔,三足孤鸟,远去家室。”
      ▶唐·杜牧《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沈向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