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秉三先人熊翁所画卷》 莫忘图中破茅屋,却灰飞尽待归耕。

莫忘图中破茅屋,却灰飞尽待归耕。

意思:莫忘图中破茅屋,但飞灰都等待归耕。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题秉三先人熊翁所画卷》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一种深情而富有哲理的方式描绘了一位儒雅的将军,以及他对战争和和平的理解和期待。 首句“郎君儒雅亦谈兵,手泽摩挲念老成”描绘了一位儒雅的将军,他不仅精通儒学,还懂得兵法。他抚摸着过去的书卷,怀念那些老成的岁月,这表现出他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知识的尊重。 “莫忘图中破茅屋”一句,描绘了将军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他记得战争中的破旧茅屋,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然而,“却灰飞尽待归耕”表达了将军对和平的期待。灰烬已经消散,等待着再次播种和耕耘,这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以及对和平的期待。它以一种深情而富有哲理的方式描绘了一位将军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富有艺术美感,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郎君儒雅亦谈兵,手泽摩挲念老成。
莫忘图中破茅屋,却灰飞尽待归耕。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茅屋

    读音:máo wū

    繁体字:茅屋

    短语:庵 草房

    英语:cottage

    意思:亦作“茆屋”。
     用茅草盖的房屋。
      ▶《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 归耕

    读音:guī gēng

    繁体字:歸耕

    意思:(归耕,归耕)

     1.回家耕田。谓辞官回乡。
      ▶《吕氏春秋•赞能》:“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汉书•夏侯胜传》:“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