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山采蘼芜》 莲实生水中,石榴生路侧。

莲实生水中,石榴生路侧。

意思:莲子生水中,石榴生路边。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上山采蘼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上山采蘼芜的女子与故夫相遇的场景,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表现了女子的悲伤和失望之情。同时,诗歌也借用了莲实和石榴的意象,以及落叶的比喻,来进一步表现女子的心境和命运。 诗歌开头,女子上山采蘼芜,山路崎岖,遇到了故夫。这里通过“悲风生罗袂”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悲伤和失落。接下来,女子回忆起过去结发为夫妻时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但是,变故不期而至,丈夫中途抛弃了她。这里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她对丈夫背叛和离弃的痛苦和不解。 接着,诗歌借用了莲实和石榴的意象,进一步表现女子的心境。莲实生于水中,石榴生于路侧,它们都没有被女子挂齿提起过,但是它们的存在并不能掩盖女子内心的痛苦和失落。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诗歌通过落叶的比喻,表现了女子的命运。落叶辞别了故枝,无法再寄生在别的枝条上,就像女子被丈夫抛弃后无法再找到归宿一样。白日无回光,谁能不惆怅,表现了女子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山采蘼芜,山峻路迢递。
山下逢故夫,悲风生罗袂。
忆昔结发时,愿得终百年。
变故不可期,中道相弃捐。
莲实生水中,石榴生路侧。
未尝挂齿牙,中心岂能识。
上山采蘼芜,罗袖生芳菲。
因君赠新人,莫遣秋霜霏。
落叶辞故枝,不寄别条上。
白日无回光,谁能不惆怅。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关键词解释

  • 生路

    读音:shēng lù

    繁体字:生路

    短语:生 生计

    英语:the narrow way

    意思:
     1.活路。亦谓生活的途径、办法。
      ▶三国·魏·钟会《平蜀

  • 石榴

    读音:shí liú

    繁体字:石榴

    英语:pomegranate

    意思:亦作“石留”。
     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
      ▶《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邺下,亦当非彼所乏。”

  • 莲实

    读音:lián shí

    繁体字:蓮實

    意思:(莲实,莲实)
    莲子。
      ▶宋徐铉《稽神录•岑氏》:“尝游山溪,水中见二白石,大如莲实,自相驰逐。”
      ▶宋·黄庭坚《赣上食莲有感》诗:“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 生水

    读音:shēng shuǐ

    繁体字:生水

    英语:raw water

    意思:
     1.指有利于攻守进退的河流。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地葆》:“东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