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龙华山寺》 鸟下窥斋缽,龙归识梵音。

鸟下窥斋缽,龙归识梵音。

意思:鸟向下窥视斋钵,龙归认识梵音。

出自作者[宋]何耕的《题龙华山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杰阁山为佛,精庐地布金》是一首对杰阁山和佛寺的赞美诗,描绘了山水的美丽和佛音的宁静。 首联“杰阁山为佛,精庐地布金。”诗人以杰阁山作为佛教的象征,描绘了这座山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而“精庐地布金”则描绘了佛寺内金碧辉煌的景象,表现出佛寺的庄严和神圣。这两句诗将山与佛相结合,突出了佛教在当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颔联“水涵空阔净,路绕翠微深。”诗人描绘了山间的水景和山路,表现出山水的美丽和幽深。“涵”字形象地描绘了水的清澈和宽广,“绕”字则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引人入胜。这两句诗将山水与佛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了佛教在当地的影响力。 颈联“鸟下窥斋缽,龙归识梵音。”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佛寺内的景象。“鸟下窥斋缽”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在佛寺内窥探佛像钵的情景,表现出佛寺的宁静和神秘。“龙归识梵音”则以龙的形象来比喻佛寺的威严和神圣,表现出佛音的庄严和神秘。这两句诗进一步突出了佛寺的宗教意义和神秘感。 尾联“城中尘眯目,那得此幽寻。”诗人以城中的尘土与佛寺的幽静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佛寺的向往和追求。“尘眯目”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生活的喧嚣和繁忙,“幽寻”则表达了对幽静、神秘、神圣之地的向往。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佛寺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杰阁山和佛寺的赞美,表现了佛教在当地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人们对幽静、神秘、神圣之地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富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杰阁山为佛,精庐地布金。
水涵空阔净,路绕翠微深。
鸟下窥斋缽,龙归识梵音。
城中尘眯目,那得此幽寻。

关键词解释

  • 梵音

    读音:fàn yīn

    繁体字:梵音

    英语:Brahma voice

    意思:
     1.梵呗。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论》:“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音。”
      ▶唐·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