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百舌》 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意思:经过时如开口,你身边有坏人。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百舌》

全文赏析

此亦同时所作。时程元振已贬斥,公初春犹未知,故借百舌以寄慨。王十朋曰:百舌者,反舌也,能反覆其舌,随百鸟之音,春啭夏止。《礼记》:小暑至,反舌无声。《朝野佥载》:百舌,食蚯蚓,正月蚓出而来,十月蚓藏而往。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①。

  (此诗借鸟托讽,在末二露意。起句便有怪骇意,重重报春,厌其聒耳。中四,见利口百出,不在多人,且匿形难见,而耸听易投。过时发口,虑及谗人,结语大有关系。)

  ①《汲冢周书》:“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鹃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鹃始不鸣,令好壅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黄山谷云:予读《周书·月令》,乃解老杜”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张仪传》:陈轸曰:“轮可发口言乎?”《公羊传》:晋赵鞅除君侧之恶。《楚辞》:“谗人高张。”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
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
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过时

    读音:guò shí

    繁体字:過時

    短语:不合时宜 背时 不兴

    英语:old-fashioned

    意思:(过时,过时)

     1.超过一定的时限。
      

  • 谗人

    读音:chán rén

    繁体字:讒人

    意思:(谗人,谗人)
    进谗言之人。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饰邪说以浸润,搆谤累于忠贞者,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