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李傅》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

意思:知道利用公望掩能写,第二是在向你发誓激。

出自作者[唐]杨巨源的《赠李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誓激明诚在致君”,表达了作者对于报效国家的忠诚和热情。 首联“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中,“公望”指的是声望和地位,这里指自己的才能和品德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掩能文”表达了作者文才出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文学的热爱和造诣。“誓激明诚在致君”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颔联“曾罢双旌瞻白日,犹将一剑许黄云。”中,“曾罢双旌”表达了作者曾经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但并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瞻白日”和“许黄云”都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情,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 颈联“摇窗竹色留僧语,入院松声共鹤闻。”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静心思考的场景,竹色、松声、鹤鸣等自然之声与僧语、鹤鸣等人文之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尾联“莫被此心生晚计,镇南人忆杜将军。”表达了作者不要被私心所困,应该时刻保持忠诚和热情,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杜将军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寺庙中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热情,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私心所困,应该时刻保持初心和使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知因公望掩能文,誓激明诚在致君。
曾罢双旌瞻白日,犹将一剑许黄云。
摇窗竹色留僧语,入院松声共鹤闻,莫被此心生晚计,镇南人忆杜将军。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关键词解释

  • 致君

    读音:zhì jūn

    繁体字:緻君

    意思:谓辅佐国君,使其成为圣明之主。
      ▶《墨子•亲士》:“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宋·

  • 公望

    读音:gōng wàng

    繁体字:公望

    意思:
     1.可与三公的重要职位相称的名望。
      ▶《南史•谢举传》:“上曰:‘举非止歷官已多,亦人伦仪表,久着公望,怅恨未授之。’”唐·白居易《除许孟容河南尹兼常侍制》:“某官

  • 能文

    读音:néng wén

    繁体字:能文

    意思:善于属文。
      ▶唐·韩愈《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
      ▶《宋史•文苑传四•萧贯传》:“俊迈能文,尚气慨。”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