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意思: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出自作者[唐]陈子昂的《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边地无芳树为背景,通过描绘莺声和新声的愁绝,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相思的深深感慨。 首句“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直接描绘了边地的荒凉景象,无花树,无生机,这是对环境的客观描述。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突然听到了黄莺的声音,这是对环境的一种转折和对比。这里的“新”字,也暗示了尽管环境恶劣,但生命仍在继续,新的希望仍在萌发。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黄莺的歌声仿佛是在诉说自己的心事,充满了哀愁。这种哀愁深深地感染了诗人,使他产生了共鸣。这里的“愁绝”并非简单的悲伤,而是包含了深深的怀人之情。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这几句诗将历史人物——王昭君和蔡文姬的故事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对她们命运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相思的深深感慨。这两位历史人物都是因为战争和离别而失去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这种痛苦和无奈让诗人深感共鸣。最后两句“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边地无芳树为背景,通过描绘莺声和新声的愁绝,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相思的深深感慨。诗中融入了历史人物的故事,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作者介绍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关键词解释

  • 芳树

    读音:fāng shù

    繁体字:芳樹

    意思:(芳树,芳树)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三:“芳树垂绿叶,清云自逶迤。”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芳树笼秦栈,春流

  • 莺声

    读音:yīng shēng

    繁体字:鶯聲

    意思:(莺声,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白居易《春江》诗:“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王逢《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莺声迥

  • 边地

    读音:biān dì

    繁体字:邊地

    英语:border district

    意思:(边地,边地)
    靠近国界或地区边界线的地方。
      ▶《汉书•晁错传》:“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