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食梨》 常期摘秋实,穰穰落吾手。

常期摘秋实,穰穰落吾手。

意思:常期摘秋天果实,匆匆忙忙落在我的手。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食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干旱年份的景象,对山梨树的枯萎和秋天的歉收做了生动的描述。诗人以山梨为题材,通过对山梨树的描写,表达了他在困苦的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诗的开头,“今岁天旱甚,百谷病已久。”直接点明了主题,描述了一个干旱严重的年份,百谷都已经受害。接着,“山梨最大树,属此亦乾朽。”说明了连山梨这样的大树也无法逃脱干旱的摧残,出现了干枯。 诗人通过对春天花开雪落的描绘,反衬出秋天的萧条,又以山梨树的落花结果,映射出生活的艰辛。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困苦中,他通过描绘山梨果实的冰玉形象,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闲居问时物,此说得溪叟。”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与乡野老人的交流,进一步描绘出乡村生活的艰辛。而“贫斋分寂绝,尘抱徒噎呕。”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苦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然而,诗人并没有绝望,“宁知萧条内,把握忽先有。”他在困苦中找到了希望,通过享受山梨果实的甜蜜,缓解了生活的苦涩。诗的最后,“肯视故畦瓜,宁论浊泥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即使生活困苦,他也能找到生活中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梨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干旱年份的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岁天旱甚,百谷病已久。
山梨最大树,属此亦乾朽。
当春花盛时,雪满山前后。
常期摘秋实,穰穰落吾手。
忽惊冰玉败,不与膏泽偶。
清朝起周览,映叶才八九。
闲居问时物,此说得溪叟。
贫斋分寂绝,尘抱徒噎呕。
宁知萧条内,把握忽先有。
食新恐非称,分少觉已厚。
开苞日星动,落刃冰雪剖。
烟浔择新汲,远负盈素缶。
英华两相发,光彩生户牖。
初尝蜜经齿,久嚼泉垂口。
蠲烦慰诸亲,愈渴忻众友。
肯视故畦瓜,宁论浊泥藕。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穰穰

    读音:rǎng rǎng

    繁体字:穰穰

    英语:rich; abundant

    意思:I
    丰熟貌。
       ▶《诗•商颂•烈祖》:“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史记•滑稽列传》:“

  • 秋实

    读音:qiū shí

    繁体字:秋實

    意思:(秋实,秋实)

     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
      ▶《管子•国蓄》:“春赋以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汉·王充《论衡•异虚》:“见春之微叶,知夏之有茎叶

  • 常期

    读音:cháng qī

    繁体字:常期

    意思:一定的期限。
      ▶《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