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沙塞子·玉溪秋月浸寒波》 忍持酒、重听骊歌。

忍持酒、重听骊歌。

意思:忍受着酒、重听骊歌。

出自作者[宋]周紫芝的《沙塞子·玉溪秋月浸寒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首句“玉溪秋月浸寒波。忍持酒、重听骊歌。”描绘了月光下秋波的冷冽,诗人沉浸在寒波中,不忍再饮酒,再听离别的歌声。这里的“玉溪”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点,也可能指的是诗人心中深深的离愁别绪,如同秋水一般清澈而深邃。“忍”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不愿面对离别,却又无法逃避。 “不堪对、绿阴飞阁,月下羞蛾。”这里用“绿阴飞阁”来描绘环境,营造出一种深深的寂静和凄凉。月光下的蛾子,羞于面对离人的别离,不敢轻易飞起。这里用“羞蛾”来比喻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无法面对离别的现实。 “夜深惊鹊转南柯。惨别意、无奈愁何。”随着夜深,惊鹊开始向南飞去,这象征着离别的到来。诗人无法排遣离愁,不知道如何是好。这里的“无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助和痛苦。 “他年事、不须重问,转更愁多。”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凉。对于未来的事情,诗人已经不想再去询问,因为无论是什么结果,都会让他的愁绪更加深重。这里用“不须重问”表达了诗人的决绝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离别的痛苦是无尽的。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光、波纹、绿阴、飞阁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深的寂静和凄凉。诗人通过运用“忍”、“羞蛾”、“转”、“无奈”等词语,表达了内心的挣扎、痛苦和无助。最后两句更是以一种决绝和悲凉的方式揭示了离别的痛苦是无尽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未来的无尽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溪秋月浸寒波。
忍持酒、重听骊歌。
不堪对、绿阴飞阁,月下羞蛾。
夜深惊鹊转南柯。
惨别意、无奈愁何。
他年事、不须重问,转更愁多。
作者介绍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

关键词解释

  • 骊歌

    读音:lí gē

    繁体字:驪歌

    英语:a song of farewell

    意思:(骊歌,骊歌)
    告别的歌。
      ▶南朝·梁·刘孝绰《陪徐僕射晚宴》诗:“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骊歌。”

  • 重听

    读音:zhòng tīng

    繁体字:重聽

    短语:聩 耳背 聋 背

    英语:hard of hearing

    意思:(重听,重听)
    听觉迟钝;耳聋。
      ▶汉·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