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未免屈蟠篷底坐,谁教君爱切云冠。

未免屈蟠篷底坐,谁教君爱切云冠。

意思:未免委屈蟠船篷底下坐,谁教你爱切说冠。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桥低水涨过船难》是一首描绘生活场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并从中透露出人生的哲理。 首句“桥低水涨过船难”,直接描绘了场景,水涨桥低,船只难以通过,给人以生活的直观感受。这个场景蕴含着生活的艰难和挑战,暗示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旋拆船篷复旋安”一句,诗人通过描述船只的动态,进一步展现了生活的动态性和变化性。拆篷是为了通过桥低,安篷则是为了接下来的行程。这一句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未免屈蟠篷底坐”一句,诗人以“屈蟠”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无奈和坚韧。他们可能在篷底坐着,等待水涨过桥,这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毅力。 最后一联“谁教君爱切云冠”,诗人以“君”代指所有的人,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就像“切云冠”一样,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即使面临困难,也愿意去追求。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活场景,从中透露出人生的哲理。它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我们也应该像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坚韧不拔,热爱生活,追求美好。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桥低水涨过船难,旋拆船篷复旋安。
未免屈蟠篷底坐,谁教君爱切云冠。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云冠

    读音:yún guān

    繁体字:雲冠

    意思:(云冠,云冠)

     1.像帽子一样盖覆在上面的云。
      ▶晋·陆机《拟青青陵上柏》诗:“飞阁缨虹带,曾臺冒云冠。”
     
     2.僧道或隐者的帽子。

  • 未免

    读音:wèi miǎn

    繁体字:未免

    短语:在所难免

    英语:(adv) truly; rather a bit too

    意思:
     1.不免,免不了。
      ▶《孟子

  • 屈蟠

    读音:qū pán

    繁体字:屈蟠

    意思:盘曲。
      ▶贾思勰《齐民要术•桃》引汉·卫宏《汉旧仪》:“东诲之内度朔山上有桃屈蟠三千里。”
      ▶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惆怅老大藤,沉吟屈蟠树。”

  • 篷底

    读音:péng dǐ

    繁体字:篷底

    意思:谓船篷之下。指船舱。
      ▶唐·杜牧《独酌》诗:“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唐·杜荀鹤《溪兴》诗:“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