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旱三首》 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

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

意思:国人奉教条,长期不知道肉的味道。

出自作者[宋]曾几的《咏旱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久经困苦,生活清贫的人民,期待着拯救与改变的情境。首句“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展示了人们遵循严格的教条,生活贫困到长时间不知肉味。这不仅描绘了物质生活的匮乏,也暗含了精神生活的严苛和枯燥。 接下来,“潭龙不能神,土偶安足恃。”句中,诗人借助“潭龙”与“土偶”两个形象,传达出人们对于无力改变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哀。潭龙不能显灵,土偶也无法依靠,进一步突显了人们在困苦中的无助。 然后,“应真住兰若,云雨可立致。”诗人通过“应真住兰若,云雨可立致”传达出一种希望与拯救的信息。应真住在寺庙中,有力量召唤云雨,这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改变命运的希望。 最后,“胡不迎之来,明明有前事。”诗人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不去迎接应真,明明有前人的成功经验。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人们固步自封,不知寻求改变的不满与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人们在困苦中的无助,对改变的期待以及对固步自封的批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邦人奉教条,久不知肉味。
潭龙不能神,土偶安足恃。
应真住兰若,云雨可立致。
胡不迎之来,明明有前事。
作者介绍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关键词解释

  • 邦人

    读音:bāng rén

    繁体字:邦人

    意思:
     1.国人;百姓。
      ▶《书•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按,《史记•鲁世家》作“国人”。
      ▶宋·沈辽《和颖叔西园春宴》:“太守乐邦人,纵

  • 不知肉味

    读音:bù zhī ròu wèi

    词语解释

    ⒈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 教条

    读音:jiào tiáo

    繁体字:教條

    短语:形而上学 本本主义 照本宣科 教条主义

    英语:(n) religious dogma

    意思:(教条,教条)

  • 奉教

    读音:fèng jiào

    繁体字:奉教

    意思:接受教导。
      ▶战国·乐毅《报燕惠王书》:“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宋·吕祖谦《答陈同甫书》:“委曲之教,极见诚意,自此谨当奉教。”
      ▶明·刘基《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