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平心是今时佛,隐卧身多晋传贤。
意思:公平是现代佛教慈,隐藏在身体多晋传贤。
出自作者[宋]戴栩的《东山隐士曾公挽词》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而内敛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品德高尚、慈祥隐逸的老年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儿袍已绿鬓丝鲜”,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这位老年人的形象,他已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但仍然精神矍铄,风采依旧。绿色的袍子,象征着他的年轻时代,而鬓丝鲜亮,则显示了他的健康和活力。
“尚爱寒檠对夜编”,这句诗表达了老年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他仍然喜欢对着书桌,继续他的学习。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求知欲望,也展示了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里不闻喧钦德重”,这句诗表达了老年人对品德的重视,他生活在一个喧嚣的世界中,但他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得益于他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修养。
“诗能藏巧得名全”,这句诗表达了老年人对诗歌的热爱和造诣。他深知诗歌的魅力,懂得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并不追求表面的华丽和技巧,而是追求诗歌的真实和深刻。
“慈平心是今时佛”,这句诗表达了老年人对慈悲和宽容的信仰和追求。他认为慈悲和宽容是佛教的核心,也是他内心的信仰。
整首诗充满了对老年人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位老年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最后两句“晓奠所亲凝恸处,忆曾持酒寿新年。”描绘了作者在清晨为逝去的亲人奠酒时的心情,回忆起曾经举杯为他庆祝新年的场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亲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