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对春雪》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意思:萧屑杉松声,静寂寒冷的夜晚担心。

出自作者[唐]韦应物的《对春雪》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夜寂静、雪夜山城景象的诗。诗中通过对萧瑟的杉松声、寂寥的寒夜、稀少的人吏、雪满山城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城冬夜的独特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山城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句“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中,“萧屑”一词描绘出杉松在寒夜中发出的轻微声响,给人一种寂静而冷清的感觉。而“寂寥”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静谧和冷清,使人产生一种孤独和忧虑的感觉。这种描绘非常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寒冷的夜晚,感受到那种孤独和忧虑。 “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这两句描绘了山城的贫穷和稀少的人吏,以及被雪覆盖的山城曙光。这种描绘不仅表现了山城的贫困,也表现了诗人对山城生活的独特感受。对于诗人来说,这种生活可能是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对此充满了喜爱之情。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春塘幽谷和栖息的禽鸟。这里的“春塘”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幽谷”则给人一种静谧和神秘的感觉,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栖禽愁未去”则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和冷清,使人感受到禽鸟的孤独和忧愁。 最后两句“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则描绘了开闱后的场景,但这里并不是指一般的开闱,而是指开闱后的乱流,这种描绘非常独特和生动。同时,“宁辨花枝处”也表达了诗人对山城生活的喜爱之情,他愿意在这里寻找那些美丽的花枝,享受这里的美好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寒夜、山城、春塘、幽谷等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山城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州贫人吏稀,雪满山城曙。
春塘看幽谷,栖禽愁未去。
开闱正乱流,宁辨花枝处。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关键词解释

  • 松声

    读音:sōng shēng

    繁体字:鬆聲

    意思:(松声,松声)
    松涛声。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不见其底,虚闻松声。”
      ▶宋·王安石《欹眠》诗:“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

  • 寒夜

    读音:hán yè

    繁体字:寒夜

    意思:寒冷的夜晚。
      ▶《艺文类聚》卷四二引南朝·宋·孝武帝《夜听妓诗》:“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南朝·梁武帝《织妇》诗:“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
      ▶唐·

  • 寂寥

    读音:jì liáo

    繁体字:寂寥

    英语:solitude

    意思: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

  • 萧屑

    读音:xiāo xiè

    繁体字:蕭屑

    意思:(萧屑,萧屑)

     1.象声词。形容凄凉而细碎的声音。
      ▶唐·韦应物《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清·朱仕琇《<溪音>序》:“时或晨露

  • 杉松

    读音:shān sōng

    繁体字:杉鬆

    意思:
     1.杉树与松树。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四:“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唐·韦应物《对春雪》诗:“萧屑杉松声,寂寥寒夜虑。”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