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海印住香岩颂》 枕石漱流尘外趣,随缘应物谷中声。

枕石漱流尘外趣,随缘应物谷中声。

意思:枕石漱流尘外趣,随缘应答山谷中的声音。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送海印住香岩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超脱和对自然清静的向往。 首联“枕石漱流尘外趣,随缘应物谷中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枕着石头,让清泉冲刷下颚,这种超脱尘世的情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清静的向往。他随缘应物,随遇而安,就像谷中的声音一样自然流淌,不刻意追求什么。 颔联“更无宾主能酬对,自有儿孙可使令”,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独立和自信。他与万物无需言语交流,自有儿孙可以让他教导。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自信,也体现了他的孤独和自足。 颈联“万古清风归法语,一轮明月伴经行”,描绘了诗人在清静自然中与天地对话的场景。万古清风是他的教诲,一轮明月伴他经行,象征着他的智慧如同明月一样照耀大地。 尾联“鳌山成道知何日,时伫雷音警妄情”,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他知道那一天何时会到来,那时他将伫立在雷音,警醒自己的妄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诗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清静自然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和孤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枕石漱流尘外趣,随缘应物谷中声。
更无宾主能酬对,自有儿孙可使令。
万古清风归法语,一轮明月伴经行。
鳌山成道知何日,时伫雷音警妄情。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枕石漱流

    引用解释

    枕山石,漱涧流。喻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三国 魏 曹操 《秋胡行》之一:“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 緜竹秦宓 ……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淡於浩然之域。”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紫萝山径,居藏胜缘,青松磵户,坐谐幽致,枕石漱流者久之。” 明 唐顺之 《送彭通判致仕序》:

  • 枕石

    读音:zhěn shí

    繁体字:枕石

    意思:枕于石上。多喻隐居山林。
      ▶金·刘仲尹《西溪牡丹》诗:“我欲禅居凈余习,湖滩枕石看游鱼。”
      ▶清·顾炎武《春雨》诗:“枕石且看云,悠然得所遣。”参见“枕石漱流”。

  • 漱流

    读音:sòu liú

    繁体字:漱流

    意思: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
      ▶《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绵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惔于浩然之域。”
      ▶晋·陆

  • 尘外

    读音:chén wài

    繁体字:塵外

    意思:(尘外,尘外)
    犹言世外。
      ▶汉·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孟浩然《武陵泛舟》诗:“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

  • 中声

    读音:zhōng shēng

    繁体字:中聲

    意思:(中声,中声)

     1.中和之声。
      ▶《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