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禅思》 寂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

寂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

意思:寂灭本来不是寂寞,没有喧闹喧哗。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禅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真我性无主》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绘人生的真我性和尘世间的迷惑,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真我性无主”,这是对人生本质的一种理解。在诗人的眼中,人生并非由外在的物质或环境所决定,而是由内在的自我本质所决定。这种自我本质是独立于外界的,不受尘世间的迷惑和干扰。 接着,“谁为尘识昏”一句,诗人描绘了人类在尘世间的迷惑和困惑,表达了人类对于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局限性。 “奈何求其本”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本质的探索和追求,希望找到人生的根本和真谛。 “伤哉子桑扈,虫臂徒虚言”一句,诗人对那些试图通过外在的行动或言语来改变人生本质的人表示了遗憾和失望。他们试图通过外在的努力来改变内在的本质,但最终却发现这种努力是无用的。 “神威兴外论”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内在本质力量的认识和尊重,认为只有内在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 最后,“寂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本质的理解和尊重,认为人生的本质并非寂静无为,而是充满活力和变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和理解,认为人生的真我性是独立于外界的,只有内在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试图通过外在的努力来改变人生的人的遗憾和失望。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真我性无主,谁为尘识昏。
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
妄以一念动,势如千波翻。
伤哉子桑扈,虫臂徒虚言。
神威兴外论,宗邪生异源。
空何妨色在,妙岂废身存。
寂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
嗟嗟世上禅,不共智者论。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寂灭

    读音:jì miè

    繁体字:寂滅

    英语:quietus

    意思:(寂灭,寂灭)

     1.沉寂灭绝。
      ▶南朝·齐·明僧绍《正二教论》:“忘功而功着,寂灭而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

  • 喧哗

    读音:xuān huá

    繁体字:喧嘩

    短语:尘嚣 哗 哗然 哄然 嚷 汹汹 聒耳 沸腾 喧嚷 沸沸扬扬 吵 乱哄哄 闹哄哄 七嘴八舌 闹 鼎沸 聒噪 烦嚣 喧腾

    英语:hulla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