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意思:层层丛绿之间,爱那些松柏姿态。

出自作者[宋]张栻的《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雨后初晴时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愉悦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首联“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交代了时间、天气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雨后初晴的欣喜之情。颔联“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通过描绘林叶茂盛、禽鸟欢歌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宁静和美好。颈联“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通过描绘泉水潺潺、湖风轻拂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妙和诗人的悠闲。 诗中通过对西山、松柏、游鱼、野鹤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受到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喜悦。尾联“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友人的思念和希望与他们共同创作和平诗的愿望,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友人的和谐相处。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向往和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积雨欣始霁,清和在兹时。
林叶既敷荣,禽声亦融怡。
鸣泉来不穷,湖风起沦漪。
西山卷余云,逾觉秀色滋。
层层丛绿间,爱彼松柏姿。
青青初不改,似与幽人期。
坐久还起步,堤边足逶迤。
游鱼傍我行,野鹤向我飞。
敢云昔贤志,亦复咏而归。
寄言山中友,和我和平诗。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栻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东林党领袖”和“宋代人才辈出时期的巨匠之一”。

为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张栻生活在宋朝政治风波中,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曾任太学博士、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务,提倡“变法”以革除官僚腐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张栻还致力于文化繁荣,著有《仪礼注疏》、《周易集注》等大量著作,对后世文化和儒家学派影响深远。

具有前瞻性和独特见解:张栻在政治和哲学上的思想非常前卫,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并且主张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他重视世界观的深入挖掘,创立了“格物致知”的哲学理论,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独特见解。

有争议的言论:张栻在其言论中,曾有所谓“义胆忠肝派”和“独立自主”的言辞,对封建礼法和等级制度持反对态度,引起了当时社会权贵的反感。此外,在历史上,张栻也因为一些政治错误而被人诟病,如早年与王安石等人合作推动“新法”,未能取得成功,反而招致了很多非议。

关键词解释

  • 松柏

    读音:sōng bǎi

    繁体字:鬆柏

    英语:pine and cypress

    意思:松树和柏树。两树皆长青不凋,为志操坚贞的象徵。
      ▶《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 层层

    读音:céng céng

    繁体字:層層

    短语:比比皆是 车载斗量 目不暇接 一连串 雨后春笋 密密麻麻 不可胜数 不计其数 漫山遍野 鳞次栉比 数不胜数 多级 浩如烟海 不胜枚举 洋洋洒洒 泛滥成灾 系列 多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