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郊墅杂赋(十六首)》 入夜潮侵户,经秋雨坏垣。

入夜潮侵户,经秋雨坏垣。

意思:进夜潮侵户,经过秋雨破墙。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郊墅杂赋(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入夜潮侵户,经秋雨坏垣》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潮汐、秋雨、村民、稻蟹、莎虫等自然和人文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淳朴和自然。 首联“入夜潮侵户,经秋雨坏垣”,诗人以潮汐和秋雨为引子,描绘了乡村的夜晚和秋季的景象。潮水侵入门户,暗示了乡村的临海特点,而秋雨坏坏了村庄的围墙,则进一步强调了乡村的自然环境和季节的变化。这两句诗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夜晚画面,为下文的描绘做了铺垫。 颔联“里人淳少讼,田父醉多言”,诗人通过对村里人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淳朴民风。村民们很少打官司,农夫们酒后多话,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乡村的和谐与宁静。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乡村的特色和氛围。 颈联“稻蟹灯前聚,莎虫机下喧”,诗人通过描绘稻田里的稻蟹和农田里的莎虫,以及农田上的机械作业声,展现了乡村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生态。灯前聚会的稻蟹,机下喧闹的莎虫,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尾联“自应耽野趣,不是忘乡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认为这种自然、淳朴的生活方式是值得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忘记故乡。这一联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肯定。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氛围和淳朴民风。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入夜潮侵户,经秋雨坏垣。
里人淳少讼,田父醉多言。
稻蟹灯前聚,莎虫机下喧。
自应耽野趣,不是忘乡园。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入夜

    读音:rù yè

    繁体字:入夜

    英语:at nightfall

    意思:到了晚上。
      ▶唐·王勃《寒梧栖凤赋》:“游必有方,哂南飞之惊鹊;音能中吕,嗟入夜之啼鸟。”
      ▶唐·李端《云际中

  • 秋雨

    读音:拼音:qiū yǔ

    秋雨的解释


    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
    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