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野望》 每望丘陵聚,翻怜草木欣。

每望丘陵聚,翻怜草木欣。

意思:每次望丘陵聚集,翻可怜草木欣。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野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寂处观群动,林居易夕曛》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诗。通过对夕阳、帆影、人语、烟树、丘陵、草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无常世事的淡然。 首联“寂处观群动,林居易夕曛”,诗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这里的“群动”,可以理解为纷繁喧嚣的人群活动,而“易夕曛”则暗示了夕阳西下的时间变化。诗人选择隐居林间,远离尘嚣,正是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候,他更易感受到时光的流转。 颔联“帆光排树出,人语隔烟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环境。帆光,即远处的帆船在夕阳下投射出的光影,排树出,则是指树木在风中摇曳的景象。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可能正在林间漫步,看到远处的帆影和树木,听到人语声在烟雾中传来。这一联的描绘十分生动,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颈联“每望丘陵聚,翻怜草木欣”,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元素的情感。他常常望着远处的丘陵,看到草木欣欣向荣,这让他感到欣慰。这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得到了体现。 尾联“阴晴殊未定,西北有浮云”,诗人以一种淡淡的忧虑结束了全诗。他看到天上的浮云在西北方飘动,阴晴不定,暗示了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不确定性。这种忧虑和无奈的情感,可能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也可能是他对无常世事的一种无奈接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林间生活和变幻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无常世事的理解。诗中的自然元素和情感表达相辅相成,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寂处观群动,林居易夕曛。
帆光排树出,人语隔烟闻。
每望丘陵聚,翻怜草木欣。
阴晴殊未定,西北有浮云。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丘陵

    读音:qiū líng

    繁体字:丘陵

    短语:峰峦 山峦 分水岭 峦 层峦迭嶂

    英语:hills

    意思:
     1.连绵不断的山丘。
      ▶《易•坎》:“天险,

  • 草木

    读音:cǎo mù

    繁体字:草木

    英语:vert

    意思: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太行之阳有盘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