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白鹿洞书院》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意思:朱熹一别竟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出自作者[宋]项安世的《游白鹿洞书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于朱熹(号晦翁)的缅怀和追思。诗中描绘了朱熹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生前所处的环境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晦翁”是朱熹的别号,诗人用“一别”表达了对朱熹逝世的哀痛,“千秋”则表达了朱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远影响。而“跨鹿乘云”则描绘了朱熹生前跨山越水、游历四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朱熹生平事迹的追忆。 颔联“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人随流水去不返”表达了朱熹的逝去如同流水般一去不返,令人感到无限的惋惜和哀痛。“名与好山空自留”则表达了朱熹的名声和成就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永恒的记忆。 颈联“峰峦楫楫田园净,藤剌深深磴道幽”,描绘了朱熹生前所处的环境和场景。“峰峦楫楫田园净”描绘了田园的清新和洁净,与朱熹的清廉形象相呼应。“藤剌深深磴道幽”则描绘了深山幽谷中的磴道,表现出朱熹的隐居生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尾联“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朱熹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宝匣弦索”象征着朱熹的文化遗产,而“遗音重抚”则表达了对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泪双流”则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无限哀痛。 整首诗通过对朱熹生平事迹、环境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朱熹逝世的哀悼和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朱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楫楫田园净,藤剌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关键词解释

  • 千秋

    读音:qiān qiū

    繁体字:千秋

    英语:thousand years; centuries; birthday (other than one\'s own)

    意思:
     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云何

    读音:yún hé

    繁体字:雲何

    意思:
     1.为何,为什么。
      ▶《诗•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宋·范成大《嘲峡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