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检校珣赴北平》 十年同舍客京华,看遍龙河寺里花。

十年同舍客京华,看遍龙河寺里花。

意思:十年同舍客京华,看遍龙河寺里花。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王检校珣赴北平》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十年同舍客京华》是一首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对离别京华的伤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首句“十年同舍客京华,看遍龙河寺里花。”描绘了作者在京华的十年生活,他可能曾是京城的同乡或同僚,因此对京城的花开花落,龙河寺的风景都有所了解和欣赏。这句诗流露出作者对京华生活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才进史书朝日下,便纡官绶去天涯。”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京城的无奈和伤感。他刚刚在朝堂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记录自己的功绩,却不得不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京城,去到遥远的地方。这种矛盾的心情,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过去的怀念。 “平芜远塞秋驱骑,衰柳遗宫晚噪鸦。”这两句描绘了边塞的秋景,荒芜的原野,远去的塞上,秋天的景象中,马儿在奔跑,乌鸦在遗宫边不停的啼叫。这既是作者离京的实景,也是他对边塞生活的想象和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 最后两句“莫道穷边成久别,待君归草玉堂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鼓励。虽然现在他离开了京城,但不要认为他会永远离开,等待他回到京城的那一天,希望友人能够再次回到玉堂,再次享受京城的繁华。这种期待和鼓励,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自己的激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对离别京华的伤感,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年同舍客京华,看遍龙河寺里花。
才进史书朝日下,便纡官绶去天涯。
平芜远塞秋驱骑,衰柳遗宫晚噪鸦。
莫道穷边成久别,待君归草玉堂麻。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京华

    读音:jīng huá

    繁体字:京華

    英语:capital

    意思:(京华,京华)
    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称。
      ▶晋·郭璞《游仙诗》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遯栖。”

  • 十年

    读音:shí nián

    繁体字:十年

    意思:形容时间长久。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同舍

    引用解释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