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声甘州·问孀娥》 恨无从、一登天柱,约宾朋、随分荐清欢。

恨无从、一登天柱,约宾朋、随分荐清欢。

意思:遗憾的是没有从、一登上天柱,约和朋友、随分推荐清欢。

出自作者[宋]李曾伯的《八声甘州·问孀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问孀娥、僝僽厌看人,唯复厌人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是在向嫦娥诉说她厌弃人世,独守广寒宫的生活,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首联“问孀娥、僝僽厌看人,唯复厌人看。正凉宵准拟,招延素魄,慰藉苍颜”,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嫦娥的同情和理解。孀娥,即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僝僽,即厌弃的意思。这里诗人用“僝僽厌看人”来表达嫦娥的生活状态,即被孤寂和冷清所厌弃,只能独自面对月亮,无法与人交流。而“唯复厌人看”则表达了人们对她的误解和不解。在“正凉宵准拟,招延素魄,慰藉苍颜”中,诗人想象嫦娥在凉爽的夜晚,期待着月亮的出现,以慰藉她苍老的面容。 颔联“廉纤梧桐细雨,吹彻玉箫寒”,描绘了凄凉的秋雨声,如同细雨一般,不断敲打着梧桐树,这声音吹彻了玉箫,让人感到寒冷。这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嫦娥的生活环境,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联,“仿佛山河影,只在云端。又似去年今夕,枉教人惆怅”,诗人通过想象和回忆,进一步描绘了嫦娥的孤独和惆怅。最后一联,“想菱花尘匣,憔悴女乘鸾。恨无从、一登天柱,约宾朋、随分荐清欢”,则表达了诗人对嫦娥的同情和对人世生活的向往。诗人想象菱花尘匣中可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乘鸾而舞,但最终却只能独自面对孤独和惆怅。 整首诗通过对嫦娥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世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将嫦娥的形象塑造得生动而感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问孀娥、僝僽厌看人,唯复厌人看。
正凉宵准拟,招延素魄,慰藉苍颜。
廉纤梧桐细雨,吹彻玉箫寒。
仿佛山河影,只在云端。
又似去年今夕,枉教人惆怅,立尽阑干。
想菱花尘匣,憔悴女乘鸾。
恨无从、一登天柱,约宾朋、随分荐清欢。
持杯祝,老蟾无恙,留待明年。

关键词解释

  • 天柱

    读音:tiān zhù

    繁体字:天柱

    英语:t\'ien chu

    意思: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
      ▶《淮南子•墬形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 清欢

    读音:qīng huān

    繁体字:清歡

    意思:(清欢,清欢)
    清雅恬适之乐。
      ▶唐·冯贽《云仙杂记•少延清欢》:“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宋·邵雍《名利吟》:“稍近美誉无多取,纔

  • 宾朋

    读音:bīn péng

    繁体字:賓朋

    英语:friends and guests; guests; guests

    意思:(宾朋,宾朋)
    宾客朋友。
      ▶南朝·宋·鲍照《代堂上歌行》:“车

  • 从一

    读音:cóng yī

    繁体字:從一

    意思:(从一,从一)
    见“从一而终”。

    解释:1.见\"从一而终\"。

    造句:暂无

  • 登天

    读音:dēng tiān

    繁体字:登天

    意思:
     1.升天。
      ▶《左传•成公十年》:“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
      ▶《庄子•大宗师》:“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宋史

  • 随分

    读音:suí fēn

    繁体字:隨分

    意思:(随分,随分)

     1.依据本性;按照本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谓繁与略,随分所好。”
      ▶周振甫注:“随分所好,跟着作者性分的爱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